康復醫學的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疾病譜、人口結構變化的結果。中醫康復學的概念是在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醫古籍中雖無康復醫學之名稱,但有關康復醫療的內容則散見于大量的中醫文獻中。
在我國古代,康復醫學、養生學之間并無嚴格的界限,中醫臨床學的許多內容也涉及到康復。從廣義來看,中醫養生學包含了預防養生與疾病養生兩方面的內容,后者又具有了現代康復醫學的康復宗旨,即使殘疾者、老年病者、慢性病者更好的回歸社會。只是在中醫學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并未將這一問題系統化、規范化和獨立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康復醫學的介人,中醫康復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中醫學作為世界醫學的一個分支,現代康復學的產生與發展為中醫康復學的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這種發展不是對中醫理論體系的否定與改造,而是對中醫理論的補充和完善。這種補充是通過吸收現代康復醫學思想,在中醫學的理論原則指導下,將中醫養生學,特別是有關疾病養生的內容整理提高,這是繼承中的發揚,標志著中醫學在康復醫學領域的完善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