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上海中醫藥大學協愛中醫醫院,整潔舒心的環境為患者們帶來良好的就醫體驗。上海協愛中醫醫院業務院長郭澤憲表示,他們辦院的目的是患者滿意、家屬開心、回歸社會,為奉賢東部的老年患者,創造一個非常品牌的醫院。醫院以中醫為特色,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式,重點建設康復護理、老年癡呆等學科,運用十八...[詳情]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以下簡稱“新版診療方案”),將針灸治療納入到新冠肺炎患者的常規治療中。
針灸也能治療新冠肺炎,原理是什么?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世界針灸聯合會主席劉保延教授等專家接受科技日報專訪中,做出了解讀。
張伯禮院士提到,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引起的新冠肺炎表現,從中醫的癥候特征看,基本沒變化。
盡管在不同的地區,患者臨床表現的兼夾癥有所不同,但核心病機依然是“濕毒蘊肺”。
“整體來說,第九版新冠肺炎方案涉及中醫藥的內容是歷次最多的,也更加接近臨床實際,更加有用?!?/span>
—張伯禮
“針灸很早就參與了救治,在前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針灸還僅僅作為一種輔助方式,而在實際的救治過程中,經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span>
—劉保延
劉保延教授說,古典醫籍中有針灸防疫治病的不少記載,無論是武漢還是各地的抗疫經驗均表明,針灸有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針灸治療特點
新冠肺炎屬于中醫“疫病”范疇?;静C為疫毒外侵,肺經受邪,正氣虧虛。病理性質主要是濕、熱、毒、虛、瘀。治療核心為解熱毒、化濕毒、祛瘀毒。治則主要以調整人體陰陽,扶正祛邪,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提升正氣,調暢氣血,減輕疫毒對臟器的損傷。
針灸通過經脈內聯臟腑、外絡支節,刺激穴位,由經絡至病所,激發強化臟腑經氣,祛除疫邪還能提高機體自身的免疫能力。在新冠肺炎第九版診療方案中,正式納入了治療,對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以及恢復期推薦了不同的穴位和不同的手法。
輕型: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合谷、后溪、陰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
普通型: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內關、孔最、曲池、氣海、陰陵泉、中脘。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
重型: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26太沖。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5個穴位,背俞穴與肢體穴位相結合,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
危重型: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太溪、膻中、關元、百會、足三里、素髎。針刺方法:選以上穴位,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
恢復期:針灸治療推薦穴位:足三里(艾灸)、百會、太溪。針刺方法:選以上穴位,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隔物灸貼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貼敷40分鐘,每日一次。
通過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戰勝病毒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針灸學會會長劉保延教授告訴科普時報記者,針刺是通過施針刺激人體穴位來防治疾病的一種方式,通過在針刺過程中穴位刺激來調節人體自身的穩態系統,達到補虛瀉實和調節等功效;艾灸則是以艾炷或艾條熏灼穴位,將熱力透入肌膚,來溫通人體氣血的一種方法。
“新冠肺炎病邪為寒毒、濕毒,中醫使用艾灸能夠溫陽散寒除濕、調理脾胃,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在新冠肺炎患者后期康復過程中,針灸也能發揮很大作用。如對處于恢復期的氣陰兩虛證患者,新版診療方案推薦針灸足三里、百會、太溪等穴位,可以補中益氣、扶正祛邪、調節機體免疫力,加速患者恢復?!眲⒈Q诱f,輕型新冠肺炎患者處于初期時,疫邪初入,用針刺能去除疫邪;急性期早用針刺還可以保護臟器、減少損傷;而對重癥患者,針灸治療具有輔助臟器功能恢復的作用。
針灸介入越早,病人獲益越大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疫病防治專家委員會副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針灸對于瘟疫的救治有很好的療效,對此歷代文獻都有記載。此前,全國多地開展了針灸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針灸的應用由原來的康復期治療逐漸擴展到急性期治療,對于輕型、普通型以及重型、危重型患者都顯示出良好的效果。
據介紹,針灸治療新冠肺炎借鑒了古代文獻、現代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的證據,吸納了以往研究中的經驗,通過針灸能改善肺功能、調節機體先天免疫、實現抗炎—促炎因子的平衡,激活迷走—膽堿通路,實現調節呼吸系統和保護肺炎損傷的目的。
“研究結果顯示,針灸介入治療越早,病人獲益就越大?!眲⑶迦f,從發病伊始就用上針灸治療的患者,乏力、發熱、咳嗽、肌肉酸痛等癥狀能得到快速改善,病程和住院時間也明顯縮短。雖然目前研究的病例數還不足,但已經顯示出較好的治療前景。
近期,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在我國吉林、上海、山東等數十個省市迅速傳播,疫情形勢嚴峻。尤其是上海,正面臨著常態化防控以來疫情形勢最為嚴峻復雜的挑戰。自3月1日起,上海對本土確診患者的救治,已實現了中醫藥治療的全覆蓋,除了中藥湯劑,還提供耳穴、針灸、穴位貼敷、中醫功法的特色治療。
針灸治病已獲研究支持,但也有禁忌
古人云:“針雖細物道通神,上合于天下合人”“一針二灸三吃藥”。事實上,針灸不光可以治療瘟病,它還可以治療多種其他疾病。除了人們熟知的面癱,針灸對帶狀皰疹、痤瘡、偏頭疼、難治性便秘、女性卵巢早衰和尿失禁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但針灸療法也有禁忌。比如過饑、過飽、過勞、過度緊張等情況下都不宜施行針灸。這是因為,在飲酒大醉、勞累、過分饑餓等情況下針灸,可能導致患者脈亂氣散,建議過勞、過饑、過飽的人推遲針灸時間,待體力恢復后或進食后再針灸。而患者如果處于過度緊張的狀態,容易引發暈針等不良反應,建議患者情緒平穩時再行針灸。
此外,糖尿病患者、孕婦,患有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者,以及皮膚容易感染或有潰瘍等情況都要慎用針灸。
“針灸對某些疾病的確有很好的療效,但它也并不是萬能的,尤其是針對危急重癥的治療,一定要注意根據病情與其他方法綜合應用?!眲⒈Q痈嬲]。
延伸閱讀:小針灸大功用忌
去年10月,《自然》雜志以“深度理解針灸與傳統中醫療法”為主題,重點介紹了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團隊使用現代技術研究針灸和傳統中醫藥療法對治療慢性疼痛、哮喘、肝纖維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注:文章素材源于科普時報公眾號?!缬星謾嗾埪撓滴覀儎h除)